党史学习教育丨孔令华:学史明理,求是创新

发布者:赵燕喃发布时间:2021-05-12浏览次数:283

编者按: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提升中层领导人员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履职能力,4月14日至4月17日,学校组织部分中层领导人员和青年骨干教师50余人赴浙江大学开展了第一期“党史学习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加强交流,特专栏刊发部分领导人员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学习心得。


学史明理 求是创新

发展研究中心 孔令华


2021年4月14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史学习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4天的集中培训,课堂学习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十四五”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双一流”建设战略规划、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等内容,现场教学包括参观南湖红色教育基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党建馆、行政服务大厅,还参观了吉利集团、海康威视等标杆企业。我本人深受触动,收获满满。


通过学习,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实践,感受到了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浙江高校坚守教育理想,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实践,感受到了浙江企业不断锐意改革引领行业潮头的雄心壮志。


通过参观嘉兴红船,聆听讲座,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史,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多灾多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批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从被压迫被剥削中觉醒起来,寻找救国救民道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自此,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我深刻地领会到,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史。


在浙江大学学习的4天中,我另外一个最深的感受是,无论是大学还是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是,他们都有一种研究规律、遵循规律的自觉,并按照规律制订战略战术,通过不断的改革迭代,一直在自我超越。


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在1936年的开学典礼中,曾经问了浙大新生两个问题:


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


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以为,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正好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求是创新”也应该是所有大学人应该执着追求的境界。

求是者,追求真理也。古语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可见,“是”即规律,就是“本”,就是“道”。


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到大学来做什么?就是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就要学习知识、研究真理,找到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相结合的途径,武装自己,爱国奋斗。


创新者,创造践行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可见,创新就是以开阔的视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拓事业,成就伟业。


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就是要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作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把握“双一流”建设的规律,即大学治理之道。


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两个大局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人才培养主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双一流”高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社会主义大学,必须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带头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有效服务“两个循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深刻领会中央对“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一是对办大学的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二是对科技文化事业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


深入研究他国一流大学建设的趋势。建设一流大学,各国有不同的战略。比如德国实施的“卓越大学”计划,美国大学实施的是“重大挑战”计划。德美两国大学建设经验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三:一是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打造学科会聚生态系统。正如耶鲁大学原校长莱文所言,我国的大学学科分类过于庞杂。我国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繁杂,以致呈现出“学科内卷化”的现象,这不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二是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是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协同创新。


面对“双一流”建设的严峻形势,面对我国学科目录调整的有利时机,我们认为,对大学进行学科治理是大学实现科学治理的关键的关键。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学科治理主要是要处理好“学科特色与行业特色”“学科数量与学科质量”“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学校建设与学科建设”等四大关系。具体来说,一是全面提高学科质量。深耕学科内涵,提高每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质量,重点是聚力解决每一个学科的行业特色和优势的凸显问题。二是适时扩大学科规模。积极争取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充分利用我国学科目录调整的重大契机,尤其是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的建设,尽快整合校内资源,争取新兴交叉学科博士点。三是创新开展学科会聚。充分发挥举校体制优势,重点凝练重大科学理论问题、重点攻克重大工程技术难题、重点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等,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等,组织科研团队,开展集中攻关,以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四是探索实行学科治理。比如开展以学科贡献为导向的岗位聘任管理改革、以学科成果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以学科成效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管理改革、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院为实体”改革等,使聚力学科攀峰登顶的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呈现出争先恐后、百舸争流的昂扬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