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 ②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信标装置研制团队:助力“天问”奔火,志在浩瀚苍穹

发布者:王伟发布时间:2022-03-02浏览次数:1248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校以“党旗下的精神”为主题,评选出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

为集中展示2021年度在建党百年奋斗征程中攻坚克难、科研报国以及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建设发展与在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团结一心、见义勇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和团队,南航新闻网开设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系列报道,希望广大师生员工以“感动南航”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在新时代自觉弘扬榜样精神,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的办学精神和办学传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断汇聚南航力量,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着力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高质量开启全面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团队介绍:他们临危受命,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中,作为唯一承担工程单机载荷的高校,仅用两年时间成功研制国内首例单机载荷并成功在轨应用。面对疫情突袭,他们冒着感染风险多次往返高风险地区科研攻关,成为南航“最美科研逆行者”。团队舍小家为大家,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项目难题和突发情况他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始终将国家使命作为最大前提,始终将助力火星探测作为最大责任。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落火,5月21日,在来自亿公里以外“天问”的遥测数据中,完成了信标通信数据的判读,成功实现设计功能,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历史中留下了南航人坚毅的足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信标装置研制团队(以下简称“信标团队”)组建于2018年,团队成员16人,其中中共党员10人、民主党派1人。经过近2年的科研攻关,2020年7月23日,火星信标装置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发射。


临危受命,负重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航天科技属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只能靠我国的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


火星探测是世界性难题,成功率不到50%。当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出,火星探测器还缺乏一个有效的载荷,即俗称的“信标”,能够在探测器“硬着陆”过程中记录下相关数据并通过环绕器传回地球,从而能够向世界宣告和证明中国航天器已到达火星地表。航天学院主动请缨,承担起火星信标研制工作。在紧要关头,一批青年教师急国家之所需,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快速组建了团队。



信标装置可分配的重量、尺寸和功耗等资源极为有限,青年教师们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电子学组部件待机状态下的功耗较常规方案降低了1000倍,满足了电子部件在低温环境下长期存储和工作可靠性要求。同时,为了能够保证信标装置在火星表面极寒的温度条件下独立工作,团队在短时间内研制出缓冲和保温材料。


疫情突袭,矢志不渝


为了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设计制作一个全新的航天产品,研制团队采用三个方案同步进行的模式,这意味着工作量的急剧增加。2020年春节前期,青年教师们连续72小时坚守在北京航天城实验室内调试产品,终于在大年三十上午将产品调试好,搭乘晚上最后一班高铁回到南京。


2020年春节期间,国内疫情形势严峻,部分试验项目不得不中断,这极大地影响了信标装置的研制计划。疫情最严重时期,北京无法住宿,团队教师们只能冒着感染风险往返于北京南京两地,有时晚上刚回到南京取到所需要仪器,便又登上了赴京的夜班列车,空荡荡的一节列车就只有团队成员,成为科研攻关战线上的“最美逆行者”。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亲自指导、校友“天问一号”探测器总师孙泽洲具体指导研制工作。团队老师以国为家,舍小家为大家。张子建老师在儿子出生仅仅2个小时后,又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参与信标研制工作,青年教师们没有拿一分钱的科研工资,甚至起初自己垫钱开展研究;许蕾老师为了攻克技术瓶颈,高强度、长时间工作引发身体问题,进了手术室……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青年教师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浩瀚星空中。


如履薄冰,不辱使命


在文昌完成交付前的最终测试验证中,团队两班倒,实现换人不换岗,两天仅休息4个小时,确保了功能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一号”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落、巡”三个工程目标。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装置搭载在“天问一号”上顺利奔向火星。


2021年5月15日,北京控制中心,“天问一号”成功落火。


2021年5月21日,在来自亿公里以外“天问”的遥测数据中,完成了信标备份功能的数据判读,成功实现设计功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历史中留下了南航人坚毅的足迹。



2021年5月24日,在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校长单忠德院士带队赴航天学院调研“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装置研制工作。单忠德代表郑永安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火星信标研制团队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向团队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展示青年担当”“构建跨界团队,联合协同攻关”“树立更大目标,持续奋进远航”是单校长对于信标研制团队的希望和期许。



2021年6月9日,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信标装置研制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不久,学校“钱伟长讲座教授”孙泽洲总师来到航天学院,参观学院实验室,并与火星信标团队座谈。他表达了对火星信标研制团队的感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团队攻坚克难,在疫情严重期间坚守岗位、如期交付产品,体现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担当精神,同时,他希望团队继续深入思考信标装置的技术升级与未来应用,在后续行星探测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0年9月,支部党员张子建、陈传志作为团队代表,受邀参加了江苏省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并发言。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支部党员张子建作为嘉宾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新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直播活动。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新华社总社策划出品了“百年大党的青春之歌”,主题为“热血与信仰——一以贯之始终绵延”,在全国范围内重点选择了农、医、教、科四个领域内典型青年党员作为代表进行介绍。其中,信标研制团队作为科技领域的典型代表接受了采访,并在新华网与腾讯新闻等传媒平台播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2021年5月,团队获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火星信标研制试验队出征仪式上,叶培建院士赠送给青年教师们一副对联“扬航天精神雄风,做两弹一星传人;圆中华复兴伟梦,担行星探测重任”,将他们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传人”。



在未来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让我们一起继续期待这群青年教师的身影……